李金龙代表:
现就你提出的《关于保证农村农资产品质量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农资质量是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多年来经全市多部门联合发力,全市农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一、当前工作情况
(一)开展专项行动,强化源头治理。2025年春季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推行“农业执法+市场监管+公安保障”协同机制,检查农资经营主体730余家次,查处案件13起,涉案金额6.763万元;推行农资购销电子台账制度,实现种子、农药、兽药等主要品类100%溯源管理;重点整治种子、化肥、农机具、饲料等领域,严查“忽悠团”进村兜售劣质农资和网络违规售种问题。
(二)开展农资质量监测。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抽检机制,2025年上半年抽检化肥、种子等样品86批次,合格率100%,抽检兽药、饲料等样品474批次,合格率100%,不合格产品全部立案查处;在东部山区增设5个流动检测点,重点打击流动商贩违法销售行为。
(三)强化普法宣传与科技支撑。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通过现场普法、辨假指导等方式提升农民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举办现场宣传活动9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200余份,宣传受众5000余人;推广智能农机应用,在我市西部水田地区,水稻插秧环节近半数采用无人驾驶设备,大幅度提升作业效率。
二、存在的困难
(一)农资违法行为隐蔽性强。假劣农资多是在使用一段时间被发现,有时还需专业机构鉴定,违法行为隐蔽性强,尤其是在偏远村镇农资门店及网络渠道销售劣质农资风险较高,亟需持续加强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作。
(二)基层执法资源匹配不足。当前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仍是依赖高频次巡查检查,但全市基层执法力量和条件保障有限,需进一步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完善行刑衔接机制。
三、下一步打算
(一)深化专项整治。开展“绿剑护粮安”等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城乡结合部、偏远村镇、农资网络平台的监管,严打假劣农资。
(二)创新宣传方式。组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制作短视频、宣传册等资料,利用微信、抖音、村广播等多种媒体开展宣传;对质量优、信誉好的农资企业予以推荐。
(三)健全长效机制。研究制定《农资经营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对经营者实施分级监管;推动建立跨区域联保联供机制,保障优质农资稳定供应。
保障农资质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形成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农业农村局将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持续优化农资监管措施,切实保障农民权益与农业生产安全。
营口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