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营委员:
您提出的《做强做精做细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延伸,对于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营口市凭借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113家,比2023年度增加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包括植物油加工、制糖业、谷物磨制、饲料加工、屠宰业、水果加工、蔬菜加工、纺织制衣、酒水饮料等行业。相比省内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我市相近的城市,我市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较强,但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中,粮油加工占据半壁江山,其他几大产业相对薄弱。果蔬、水产等农产品,初加工产品占比较大,精深加工产品相对较少,产品附加值不高。为应对产业协同发展能力较弱、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品牌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等短板,近年来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发挥农业产业特色,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充分发挥营口市食品工业强市工作专班“专人专干、专班推进”工作机制,持续推动食品工业强市高质量发展。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工信局、市市场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等部门,共同分析食品工业发展趋势,积极谋划和储备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项目,协调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推动招商引资,培育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等。
二、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一是打造优质粮油生产和食品制造产业集群。开展粮油高产高效优质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建设辽河粳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嘉里粮油、禾丰源米业、渤海米业为重点,利用营口港口优势,打造以精品食用油、营口大米为代表的东北粮食集散和精深加工基地。二是打造现代高效畜牧业生产与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优化全市畜禽产业集群布局,做优生猪产业,稳定发展蛋鸡、肉鸡产业,推进种养循环发展。支持营口耘垦牧业、辽宁大红德邻、营口市圣狮肉制品有限公司等畜禽加工企业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三、强化科研优势转化,构建数字农业生态体系
一是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积极促进营口理工学院、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等本地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辽宁津大盛源集团有限公司、营口菱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农业科技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强营口市科技创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省创研中心资源优势,提升检验检测创新平台、辽宁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营口工作站、辽宁省科技创新中心营口分中心功能,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项目库、企业库、专家库,不断提升平台服务效能。三是实施农村、企业科技特派行动。先后从辽宁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营口理工学院等多家高校院所征集专家,深入到营口辰光水产有限公司、营口海纳食品有限公司、辽宁大红德邻食品有限公司、营口广源食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围绕粮食、水果、蔬菜、水产、畜牧等我市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推广示范、人员培训指导、产品研发销售等工作,为全市农产品加工市场主体提供全领域、全流程、全链条服务。
四、整合品牌资源,打造农业品牌矩阵
一是强化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品牌建设发展战略,在着力建设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基础上,重点推介“营口大米”“营口葡萄”“营口海蜇”等农业品牌,宣传扩大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影响力。二是增强品牌影响力。积极组织品牌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各级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及经贸洽谈会,带动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走出去,提升品牌知名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庆祝活动,支持县区政府举办以“盖州市葡萄产业发展大会”“大石桥市大红袍李子节”“营口东北大米节”为代表的展销活动,鼓励品牌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研究举办特色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充分展示农产品品牌的自身品质和企业形象。
下一步将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政策扶持。继续发挥营口市食品工业强市工作专班工作机制的作用,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号召,依托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团、校地成果转化基地等平台,围绕水稻、水果、水产“三水”和柞蚕、绒山羊“两宝”以及海蜇“一特”六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成技术,提质增效,推进精深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破解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二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在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比如:盖州市充分发挥葡萄、苹果、绒山羊等果蔬、畜牧资源优势,做好内域企业培育和外域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果蔬和畜牧精深加工领域的投入,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
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明确系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建设规划,明确品牌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多样化的品牌营销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加强品牌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形象。鼓励企业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挖掘品牌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赋予品牌更多的文化内涵,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营口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