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营口:谱写“三水之乡”新篇章

来源:营口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29

【字号:

分享:

今年上半年,营口市第一产业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生产总值45.6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3.5%,总量和增速排名均达到五年来同期最好水平。“三水之乡”在决战决胜之年谱写出崭新篇章。

营口因盛产水稻、水果、水产品被誉为“三水之乡”。作为国家北粮南运大通道重要节点城市,营口市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近140万亩,年均粮食总产量超75万吨。其中营口大米通过“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的“五优联动”战略,已经构建起贯穿种植、仓储、精深加工、营销的全产业链条。

通过引进低温碾磨和智能色选技术,锁住大米70%以上的原生营养,产品附加值提升超过30%。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可以带动周边万亩稻田实现品种升级和标准化生产,今年签约农户亩均增收预计能够突破200元。

在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和同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辽宁·营口大米节上,我市共签订政企、企业战略合作协议7份;线上线下成交及意向签约各类粮油12.31万吨,总金额近4.48亿元。

今年3月份,21吨营口“阳光玫瑰”葡萄首次穿越广袤的中亚腹地,经新疆塔城口岸成功出口吉尔吉斯斯坦,营口水果正式进军中亚市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光照条件,成就了营口市品类丰富、品质优良的水果资源。依托丰富的水果资源,营口市形成了以市场引导产业、以标准规范产业、以标志管理产业的良性发展机制。“盖州苹果”“ 小黄旗西瓜”“盖州尖把梨”“大石桥大红袍李子”“鲅鱼圈葡萄”等水果已经扛起行业先锋的大旗。

7月22日12时,10艘悬挂标志旗的海蜇专项捕捞渔船,缓缓驶出盖州市光辉渔港,营口市2025年度海蜇资源专项捕捞正式开始。“全国海蜇看营口,营口海蜇看盖州”——不仅成为全行业的共识,更是营口硬实力的彰显。依托完整的海蜇全产业链,营口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加工与出口基地,年加工量超10万吨,近5万从业者从中获益,真正实现了“一条海蜇‘游’出百亿产业链”的发展目标。

营口市近海有海洋生物400余种,鱼、虾、贝、藻等经济生物种类繁多。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丰富的海洋特色资源和良好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孕育出了蓬勃发展的海淡水养殖业。“营口海蜇”“营口对虾”“营口大闸蟹”等一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享誉海内外。

近年来,营口市以创建“三水”农产品品牌为契机,积极搭建产销平台载体,打通产业链渠道端连接路径,打造产销两端需求对接平台,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打好“一产接二连三组合拳”。

“三水之乡”的活力秘诀在于“三链融合”。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畅通供应链,推动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三水”产业占据全市农业GDP的40%,真正实现了水土流金、物产生辉的繁荣景象。下一步,将持续夯实农业的压舱石地位,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决胜之年的决胜之战贡献农业力量。

从智能化的米业加工车间到中亚市场的货架,从渔船的马达声到冷链物流的车轮,从科技赋能的稻香到“一带一路”的葡香,营口正以“三水”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新篇章。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