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种植业管理

改良盐田荒地 再造生态良田

来源:营口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6-07

【字号:

分享: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我市有15.8万亩的盐碱土地,近年来,随着不断地改良,昔日的不毛之地也种上了水稻。连日来,营口盐田复垦项目区积极抢抓有利农时,人机齐上,加快插秧进度,为今年水稻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是一座滨海城市,多盐碱地,原营口盐场的盐田占地约1.5万亩,面积约占全市盐碱地总面积的9.5%。营口盐场历史有2000余年,清代是中国北方三大盐场之一,因长期制盐,导致这里耕层土壤最高含盐量达到90‰,大部分土壤含盐量在27-50‰左右。

空中俯瞰,铺着浅水的昔日盐田在阳光下银光闪闪,不同的是,如今海水换淡水,盐田成良田。数台高速插秧机、手扶插秧机正在这里播种希望。伴随着农机手熟练地操作,一株株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依次滑落,整齐有序地插入水田里……

市农业农村局特派技术顾问王绍新介绍说:“从目前的水利条件、土壤条件和秧苗的生长条件来看,今年比去年更好一点,目前种植了1744亩。经过几十年改良的土壤,正常平均产量在725公斤左右,复垦的盐碱土基本上两到三年以后土壤的理化指标、产量指标能达到当地平均水平。”

“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遍地蛤蟆叫,产碱不产粮”是这片晒盐场地过去的真实写照。几乎丧失了种植生态功能和经济利用价值的废弃盐田,也一度“卡住”了当地农业发展的脉搏。2019年3月,营口盐田土地复垦及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式落户这里,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由营口国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项目总占地1.5万亩,一期工程占地面积近2700亩。虽受前段时间疫情影响,但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在内部挖潜,积极协调各县区实行农机跨区作业,帮助盐田复垦项目顺利实施。

“目前插秧工作已经结束,前期的农用机械基本上都是从大石桥市过来的,因为跨区域作业,市政府给我们大力支持,提供绿色通道。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成果,非常感谢政府,我们有信心把这片良田做好,为国家作出一点贡献。”营口国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月仙介绍说。

我市现有耕地171万亩,其中盐田地达到15.8万亩,从耕地增量上下功夫,将“白花花”的废弃盐碱地变成“绿油油”的稻田地,无疑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盐碱地上如何才能种出水稻? 2019年以来,项目方与中科院南京土肥所、中科院东北地理盐碱地生态实验站合作,治理改良营口盐场1.5万亩盐田,采取“洗盐”措施,大量引入淡水,降低土壤盐度,同时,进行大量的土地平整。

据了解,项目实施方去年首批300亩盐碱地种粮试验取得成功,水稻的品质不逊于普通农田里种植的稻米,平均亩产达350公斤,创造了盐碱地改造领域“盐度最高”“周期最短”“首年亩产最高”的三项记录。

“保障耕地红线、促进粮食增量、保障粮食安全,营口盐田复垦项目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一期盐田已经完全达到了耕地标准,二期还有3000多亩地,将一并进行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未来这一片一定会成为咱营口的后花园。”营口国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友勇充满信心地说。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